资阳市人民政府  |  资阳阳天气预报
省级非遗项目——安岳曲剧
录入时间:2016/12/19 11:53:46     浏览:2787

 

安岳曲剧起源于明清时期,由四川清音、陕西郿鄠戏、四川扬琴剧等戏曲相互融合发展而来,并不断吸纳京剧、川剧及民间戏曲、歌舞的元素,通过历代艺人的创造、传承,最终形成厚重清醇、刚柔兼备的鲜明特色。其作品内容健康,思想性强,其艺术表达形式多以轻歌曼舞题材、喜剧和灯戏为主,其唱腔或以曲艺曲牌套词,或以曲牌曲调作素材创腔作曲,采用川味浓厚的四川方言演唱,生、旦、净、末、丑五行齐备,代表作有《秋江》、《孔雀胆》、《窦娥冤》、《五女拜寿》等,在全盛时期与川剧相映生辉,一度被安岳人称为“小川剧”,其戏迷则被称为“小玩友”。
安岳曲剧的主要曲牌——清音,起于古代的“连厢”剧,“花鼓”戏。《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说:“打连厢”本是一种民间舞蹈,后来发展成为“郿鄠清唱”,1681年后传入四川,成为“四川清音”。相传,“郿鄠清唱”由安岳永顺乡的吕绍尧引入安岳县。吕绍尧在其军官叔叔府邸做文职人员时,学会了“清唱”,退伍后又把“清唱”女艺人赵金花一同带回安岳,并组建了安岳“小玩友会”,将“清唱”曲牌传授给众多徒弟。1932年,吕氏“小玩友会”与范文伯、田月村的徒弟又把清音剧《秋江》、《裁衣》等传到各曲艺班社,安岳曲剧日益成熟并流行开来。
2014年,安岳曲剧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代表性项目。

资阳数字史志馆 
蜀ICP备05007295号-2 已访问 5211581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