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  资阳阳天气预报
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及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录入时间:2024/1/5 15:47:25     浏览:1787

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是资阳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全省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资阳市以“车”起步,经过几十年发展历程,形成了汽车机车、智能两轮车、智能网联车、航空航天五大产业,在资阳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同时,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也存在研发创新不够、市场竞争不强、产业链条不全等问题。近期研究梳理了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助力推动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 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历史

(一)三线建设期:火车431机车厂落户资阳

资阳的“第一辆车”是中车集团的轨道交通装备。上世纪六十年代,受中苏、中美关系等周边形势影响,在三线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下,1966年,铁道部资阳内燃机车厂(代号431)正式落户资阳,成为国内干线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调车内燃机车的主要生产基地。2015年更名为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厂区蜿蜒10里,资阳在川内“十里车城”的美誉即来源于此。

(二)建设发展期:汽车推动建设“西部车城”

资阳的第一辆汽车是南骏汽车。1969年四川拖拉机厂内迁至简阳县重建,1972年建成投产,主要生产运输拖拉机、农用运输汽车和农用手扶拖拉机等。1998年后资阳地区以县汽车修理厂、县农机修造厂、县农用汽车厂为主集中向公路运输机械制造业转移,从开发改装农用车起步,逐步生产面包车、越野车、旅行车及拖拉机等。2002年省政府批准资阳建设“西部车城”,确立资阳以“车”为中心发展车产业,同年8月,组建成立资阳市南骏汽车有限公司。

资阳的第二辆汽车是现代汽车。2010年,资阳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韩国现代,为资阳车产业注入发展动力,开启了南骏与现代的合作之路。2010年,资阳南骏汽车产业园区被确定为四川省载货汽车制造产业基地。2012年四川现代商用车项目开工建设,2014年全面实现量产。

聚焦两大龙头企业,资阳在巩固发展主城区整车及整车一级配套物流成本较高的零部件企业和研发、物流、展示展销、汽车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同时,在安岳、乐至布局发展物流成本较低以及为整车二级或三级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形成全市一盘棋、整车和配套零部件协同发展的局面。

  • 全面发展期:新型交通装备的引入

为及时跟进新时代发展需要,推动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届市委大力引入新兴产业,为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航空航天方面,成功引入星河动力,未来民用火箭将实现“资阳造”,及时引入腾希无人机、因诺无人机,推动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从陆地走向蓝天。智能两轮车方面,引入Keeway公司,实现向智能两轮车进军,目前日均下线各型号电动车150台左右。智能网联车方面,引进落地新石器无人车、高仙机器人、新时期无人车等链主企业,积极助力成都都市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快发展。一系列企业成功落户资阳,推动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不断焕发新活力。

二、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半个世纪的持续发展,全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23110月生产机车105辆、汽车5122辆,实现产值48.6亿元。轨道交通产业方面,中车资阳累计生产机车7000余台,产品广泛应用到国家干线铁路、地方(合资)铁路,冶金、石化、矿山等行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制造、服务体系,初步构建起整机制造、核心部件、关键零部件协调发展的产业链,产品涵盖城际市域动车组、中低速磁悬浮、交流传动内燃机车、混合动力机车、内燃动车组、电力机车、悬挂式空轨、齿轨列车等。市场资源优势显著。向“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出口机车,占我国内燃机车出口总量的50%以上,是我国出口内燃机车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制的齿轨列车将运用于我省山地轨道交通,2022年作为单一信息登上了新闻联播;研制的新能源空轨列车,投入郑州高新西区示范运行;研制的世界最大功率混合动力机车,取得国家铁路局制造及型号许可,实现了从传统机车制造向高端机车制造、传统制式向新制式的转型。汽车产业方面,基本形成了“链条完整、配套完善、集聚明显”的汽车产业集群。产业能级规模不断发展。全市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32家,形成了26万辆商用汽车、商用电动车,1.5万辆专用车、半挂车生产能力以及12万台柴油发动机等零部件配套能力。汽车产品不断扩展丰富商用汽车产业企业拥有包括重中轻微型货车、半挂牵引车、新能源商用车在内的全系列商用车生产资质,以及专用汽车生产资质,覆盖汽(柴)油载货车、自卸车、环卫车、特种车、半挂车和电动汽车等。零部件配套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以高新区为主体,雁江、安岳、乐至为支撑的“一主三副”配套格局配套企业积极融入成渝产业链条,与沃尔沃等多家主机厂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研发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企业不断研发投放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南骏集团成功推出系列的传统与新能源汽车车型;现代商用车成功推出系列车型,完成了氢燃料电池商用汽车的开发、样车试制,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资质。航空航天、智能两轮车、智能网联车方面。20226月,上海高仙机器人生产基地落户资阳,一年间完成二次产业升级,引进半自动化生产线,由手工组装升级为生产线流水化作业,年生产3000台以上。2023年,1031日,星河动力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在资阳临空经济区开工,布局靶标系统总装生产线和固体火箭部分业务生产线。Keeway2023年用时五个月在资阳临空智能制造产业园(清泉片区)建成两轮电摩生产线1条并实现过渡生产日均下线各型号电动车150台左右,预计2024年产能将达到6万台左右。新石器无人车主打无人配送车和无人零售车,适用于物流、零售、城市服务、教育等多个场景,年产量能达2400台,目前,已取得资阳道路行驶权利。

虽然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影响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传统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研发创新与时代发展还有差距。轨道交通方面,产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通过自主研发取得知识产权的机车产品较少。汽车产业方面,南骏集团每年研发投入经费仅2000万元左右,仅占销售收入的1.3%,与国内外大型汽车企业研发占比5%甚至10%相差甚远。我市汽车产业以燃油载货汽车为主,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较晚,南骏集团于2018年、现代商用车于2019年取得纯电动商用汽车生产资质2022分别生产新能源汽车200余辆400余辆现行产品结构不适应“双碳”行动要求。二是新兴产业处于追赶阶段航空航天、智能两轮车、智能网联车还处于起步阶段,星河动力、Keeway、新石器、高仙、腾希入驻资阳前还处于空白阶段,基础还很薄弱,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未来面临不确定因素。三是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当前,部分存量企业存在转型难题,南骏、现代销售困难,增量企业还未实现量产。现代商用车受连年亏损和资产负债高等影响,产品定价要高于同类国产品牌,现代商用车重卡车型单价较国内同类产品高510万元,新能源轻卡车型单价较国内同类产品高2万元以上。中车自2006年以来,国家铁路发展战略调整,国铁集团不再采购使用内燃机车产品,每年仅少量采购中车资机电力机车产品(市场份额不足10%)。中车新产品齿轨列车仅中标川内首条山地轨道交通项目(都江堰至四姑娘山)的首列车辆招采。中车集团已将悬挂式空轨生产基地布局在青岛四方机车公司。

三、机遇和挑战

推动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研判、辩证把握机遇和挑战。从国际看,东升西降趋势越发明显,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交流越发紧密,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环境,且沿线众多发展中国家对创新技术的需求较弱。前期,资阳利用地缘交通优势,将资阳车出口到东南亚等国家,积累了较丰富的外贸经验。从全国看,经济下行、市场收缩的大环境,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给西部地区带来了机遇。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发文明确支持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支持包括资阳在内的川中丘陵四市促进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专用车产业做大做强,资阳在其中区位优势明显。从全市看,资阳交通装备制造经过了半个世纪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资阳人民也对资阳交通装备制造有着特殊的感情,近年招引的航空航天、智能两轮车、智能网联车等新兴企业,为资阳交通装备制造添加了新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创新技术加快革新,但中车资阳公司已错失国家高铁发展战略机遇,南骏、现代等企业由于负债导致在研发上投入不足,阻碍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进一步发展。

四、关于推动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实现再造一个“工业资阳”的目标,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市场化为导向,针对客户需求,创新“制造 服务”模式,在做深做细做实上下功夫,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舒适的产品体验,积极抢占终端市场,推动全市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

(一)着力盘活存量,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一是加快形成多点产品布局。支持南骏集团、现代商用车抢抓转型机遇,聚焦中国市场和政策导向,推动产品结构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打造自卸车、载货车、电动车、专用车拳头产品,以产品竞争力提升经营增长力,多点支撑汽车产业复兴二是积极提供特殊市场供应。立足西部艰险山区、高海拔地区轨道交通建设特殊需求,积极向中车集团对接汇报,千方百计争取全国山地齿轨生产基地布局在资阳,帮助中车资阳机车促成更多山地齿轨项目落地。三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弥补资金和技术的困境,打造对外车辆出口的桥头堡,满足“一带一路”国家火车、货车等需要。

(二)着力激活增量,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建设定型。推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抢抓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创新浪潮,全面协调、科学研判,深化投行理念和市场思维,做好资本招商,加快推进星河动力、Keeway、高仙、新石器、腾希等项目建设定型,培育形成具有资阳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二是全力打造“智造”名片。推动资阳“制造”向资阳“智造”深度转型,推动高仙机器人、新石器无人车和新落地的腾希、因诺无人机等智能机器成为资阳“智造”名片,呈现资阳在科技智能领域的良好发展态势。三是大力发展核心科技。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实现换道超车。

(三)着力加大研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一是强化创新产品布局。强化链条打造,支持中车资阳公司围绕机车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打造创新联合体,深化与西安交大、西南交大等科研院所战略合作,聚力开展新制式轨道交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南骏、现代等整车企业开发换电模式重载车、氢能源货车等新产品,积极开辟产品新赛道,推动企业逐步向绿色低碳转型。二是强化企业研发强度。围绕传统造车企业创新需求,推动企业深化与天津大学、西南交大等院校合作,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院所答题”的良性循环。切实用好国、省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支持政策,帮助传统造车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研发投入制度,通过财政、税收、科技保险等方式多层次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激活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三是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积极推动新石器、keeway等企业在资布局研发机构,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探索引进商用车领域“新势力”科创团队,通过团队研发、资本催动、车厂落地的方式,借力盘活产能存量。

(四)着力联动突破,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构建全新产业生态。探索推动航空航天、智能网联车、智能两轮车与交通运输、人工智能、文旅、清洁、外卖等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二是深度参与城市交通建设。推进交通装备制造与轨道交通枢纽站点相融合,积极承接相关项目,实现地铁、高铁与资阳城市交通智能化、一体化,助力资阳交通建设。加快城市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扩大开放道路范围,丰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与道路、城市深度融合,探索可行性应用场景的运行流程、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三是充分运用对外推广平台。充分发挥资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要作用,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与飞力达国际物流深入合作,将交通装备“资阳造”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助力提升资阳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五)着力优化环境,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一是持续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专项工作组,整合行政、企业、科研等领域专业力量,建立经合、临空、高新、资发展、市级产业部门联合研判机制,加强联动协作,优化决策流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二是积极化解资金难题。化解资金难题,用好重大产业基金,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统筹整合政府、行业、市场资源,千方百计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难题,助力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协调推动相关单位申请科研基金、保险补偿、奖励资金等,持续兑现现有支持政策,强化为企服务。三是强化人才支撑。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组合拳,培养推动科技创新的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强市内职业学院的订单式培养,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早就一批专业化的技工人才队伍。四是全力争取政策支持。全力争取国家、省将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布局资阳,将我市交通装备制造项目纳入国家、省重点规划,更好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


资阳数字史志馆 
蜀ICP备05007295号-2 已访问 5657050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