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  资阳阳天气预报
乐至县情概况
录入时间:2016/12/26 17:05:44     浏览:4452

 

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陈毅元帅的故乡。乐至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试验县,《中国21世纪议程》首批试验县,全国秸杆养羊基地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首批长防林建设竣工达标县,全国土地管理利用先进县。1992年7月撤区合乡并镇后辖25个乡镇,609个行政村,6535个村民小组。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乐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位于北纬30°0′2″—30°30′4″,东径104°45′2″—105°15′2″,民国三十八年(1949)幅员面积为1157.24平方公里。共和国建立初期,先后将中江县金顺、全胜等两个区划入,将悦来和土桥3个生产大队(村)、民主3个生产大队分别划归安岳、简阳县属。至1986年,全县幅员面积扩大到1424.52平方公里,东西距46公里、南北距65公里,县治天池。居县域中部,距省会成都104公里。至2005年境域、面积未变动,东界遂宁市安居区、大英县,南接资阳市雁江区、安岳县,西连资阳市之简阳市、成都市金堂县,北邻德阳市中江县。
商、周时期县境为古蜀国地,秦、汉为蜀郡地、三国时为蜀国地,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为成汉、北魏、西魏辖地。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县地置多业县,隶普慈郡。县境至此始有县置。隋开皇三年(583)废普慈郡,多业县改隶普州。开皇十三年(593)改多业县为普慈县,仍隶普州。大业元年(605)省普州,县改隶资州,三年(607)废资州,县改隶资阳郡。唐武德二年(619)重置普州。普慈县复隶普州。三年析普慈县地置乐至县,上隶因之。贞观元年(627)县随普州隶剑南道东川。天宝元年(742)改普州为安岳郡,县改隶之,肃宗乾元元年(758)改安岳郡为州,县隶因之。五代时期,县先后为前蜀、后唐、后蜀地。北宋乾德三年(965)并剑南道东、西川为西川路,县隶西川路普州。五年普慈县并入乐至县,上隶不变。咸平四年(1001)析西川路置梓州路,县随普州上隶之。重和元年(1118)改梓州路为潼川路,县隶随改。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乐至县废,县境无县置。元初因县境地旷人稀,仍无县置,至元二十三年(1286)县地属遂宁州。至正四年(1344)安岳县复置,县地为之属。明初为明玉珍大夏政权所据,后归明王朝。成化元年(1465),割安岳县六乡地复置乐至县,上隶潼川州。县境中断207年后复有县置。正德九年(1514)县改隶成都府简州。嘉靖元年(1522)县复隶潼川州。崇祯十七年(1644)为张献忠大西政权所据,县因连年战争,民无遗类,地尽抛荒而废止。清顺治三年(1646)平定蜀地。自顺治末年起四川周边地区大举移民入蜀,县地复有人烟。康熙二年(1663)县地并入遂宁县,四年随之并入蓬溪县。十年(1672),在中断县置28年后,乐至复置,且纳安岳地来入。十九年(1681)颁印设官,五十八年(1719)兼知合州,隶属潼川州。雍正六年(1728)析安岳地复置安岳县。十二年(1283)升潼川州为府,县上隶因之。嘉庆七年(1802)潼川府改属川北道,县随属之。民国元年(1912)裁川北道。二年废府、厅、州,复川北道。县直隶川北道。三年改川北道为嘉陵道,县隶嘉陵道。十七年(1928)废嘉陵道,县直隶四川省。二十四年(1935)川政统一,建立若干行政督察区,县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直至三十八年(1949)12月14日全县解放。
共和国建立初,县先后隶属川北行署、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10月改隶内江专区。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1985年2月内江地区改建市,县先后隶属内江地区、内江市。1998年2月26日析内江市建资阳地区,2000年12月资阳地区改建市,县先后隶资阳地区、资阳市。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乐至县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矿产和生物资源。2015年,全县有耕地面积658012亩,水田面积256740亩,土地面积401272亩。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的分水岭上,与遂宁市中区、大英县、中江县、金堂县、简阳市、资阳市的雁江区、安岳县接壤。距离省会成都仅130公里。国道318线、319线横贯县境,成渝高速公路紧邻相连。成安渝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乐至至洪雅高速公路将穿境而过。
人口 2015年全县共有320654户、837602人,常住人口51.52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9.17‰,人口死亡率8.21‰,人口自然增长率0.96‰。其中:农业户口689723人,非农业户口147879人。总人口中按性别分,男性43.87万人,女性39.8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889人,同比减少7.3%。全县人口由33个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63%,少数民族32个,1726户,人口3170人(流动人口325人),以彝族、苗族、藏族、傣族为主,分布在25个乡镇505个村(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无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是随父辈、婚迁、投亲靠友、招工招干等定居县域。女性少数民族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95.1%,男性少数民族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4.9%。
【经济发展】
       2015年,全县总产1780506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0783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0271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9964万元;县国税局组织税收收入库总量12599.4万元,全县地税系统组织收入66285万元。人均纯收入12179元。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主指农业。乐至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产值在各年度农业总产值中占据主导地位。2015年实现粮食总产36.18万吨、增长0.8%。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蚕桑、畜牧、蔬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支撑能力增强,培育蚕桑重点乡镇、重点村、重点大户取得新进展,新增出栏乐至黑山羊8万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核桃、红椿、青花椒等林果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柠檬、圆黄梨、蜜柚、葡萄等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基地标准化水平持续提高。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含工业和建筑业。2015年,全县工业经济受全国经济形势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呈现出平稳发展、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部分指标增速排名靠前。全年实现全县规模企业产值331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超省1.9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固投84.6亿元,同比增长21.7%;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连续10年居全市前列。精森源汽车模具、竣富科技产业园、海辰日化、万贯鞋业产业园等38个项目按时间进度加快推进,万贯鞋业产业园签约入驻的9户企业中有大东、卡美多、天布三户企业投产;相信制动盘式刹车片生产项目、凯润电器二期、贵均纺织转杯纺、顺琪纺织新增48台喷气织机技改、明新安全玻璃门窗等7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全年工业总产值331.15亿元。
第三产业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乐至县域第三产业有了大的发展并拥有(其本归类后的)交通邮电、商品批发零售、服务业、金融保险、房地产、教卫文体公益事业、公共管理等产业。2015年,全县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6.99亿元,增长10.5%;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24.2%;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6.38亿元,占全县税收比重提高到85.2%。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商贸流通业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2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县实现旅游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9.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3.17亿元,同比增长3.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93.0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94.69亿元。乐至县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2.9:50.7:26.4,首次实现增速三产超二产,服务业总量继续巩固了三产超一产成果。
【社会状况】
      乐至县荣获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15年又荣获农村劳动力实名制工作先进县,园区企业用工检测工作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县。
城乡建设  2015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约30.73亿元。推进天童大道二期和大林路、乐遂路等城区断头路建设,天童大道二期道路建设工程完成河道回填;加快“市民500米休闲”计划二期建设步伐,南塔山生态公园天梯及天梯小广场完工并投入使用;推进城市配套功能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约23.17亿元,施工面积约173万平方米。全年实施城建重点项目37个。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完成投资6亿元,沱配厂棚户区、民乐路棚户区主体工程完工;安置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推进天池中心商贸区改造升级和盐湖新区开发建设。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7所、建筑面积19320平方米,乡镇学校7处、建筑面积6640平方,乡镇卫生院3个、2600余平方米;新修乡镇集贸市场12760平方米;铺设乡镇燃气管道20000余米。加快场镇改造,新改扩建各类房屋11万余平方米。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劳动、大佛60亩用地指标落实到位,童家镇60亩征地方案经县国土局审核组卷上报,待省国土厅审批。省拨付“百镇建设试点”每个镇专项资金500万元到位,劳动镇、童家镇、大佛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市政道路工程和滨河公园完成设计,正进行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污水处理厂完成选址和环评、垃圾转运站正进行施工设计。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完善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完善幸福美丽新村基础设施。高寺镇破河村、孔雀乡孔雀寺村列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西郊五组、北塔片区等6处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实物安置协议1120套,签订货币补偿安置协议350户,占上级下达棚改任务的91.08%。完成政府投资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分配入住350套,其中定向分配给农民工公租房57套;新建公租房450套,在2014年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中落实房源90套;限价商品房200套,在国禄城市之星中落实配建;改造农村危房1407户,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文化体育  2015年,全县文艺演出1000场(次),评选“书香之家”16家,新建15个阅报栏(屏)、25个电子图书室(绿色公益网吧)、32个文化院坝、11个文体广场、18个新农村聚居点小广场。为全县31个社区书屋补充配置图书共计6200册,为通旅镇社区书屋配置图书、书桌等价值4.8万元。为全县25个农家书屋交换站配置图书12.5余万册。书架400个,空调25台等设施设备,总价值122.5万元。
2015年,实行图书借阅电子软件管理,办理图书借阅证46个,接待读者5万余人次,外借图书3600册。每个乡镇建了农家书屋交换站,每个站配置了5000册图书,一台空调以及书架等设备。建立电子图书室(绿色公益网吧)25个,每个配置电脑21台,接通网络宽带,免费向群众进行开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乐至支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并对外免费开放,全年累计接待网民5500余人次。建立县图书馆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上传各类书共计10万册(含幼儿、青少年读物),优秀影视剧900余部,健康游戏800余个。新一轮首批农村广播升级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完成25个乡镇广播播控设备和130个村、1300个社农村无线广播的安装、调试、验收和交付使用工作。组织开展农村广播管理、维护和使用的培训工作,全县25个乡镇1800余名村干部参加培训。开展农村广播线路、设备器材的维护维修工作和更新。
    教育   2015年共争取上级教育专项资金8961万元。改扩建乐至县八一希望小学,总投资1329.69万元;城西小学城北分校运动场完成改扩建并投入使用,项目投资110万元;新建天池镇南塔九义校学生宿舍和食堂,总投资583万元;完成高级职业中学塑胶运动场建设并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乐至中学食堂建设正在办理征地等前期手续,总投资1200万元。大佛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总投资590万元,主体工程完工;通旅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总投资627万元,主体工程完工;金顺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招投标,总投资600余万元;蟠龙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总投资418万元,完成征地工作,正办理前期手续。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全年投入2615万元改造学校共计35所,改扩建面积24630平方米。开工建设5所公办幼儿园,总投资304.3万元,至年末5所幼儿园有3所完工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食堂项目5个,建设面积1900平方米,投资400万元;开工建设大佛镇中心小学教学用房600平方米,投资108万元;提高普通高中办学经费8所,投资190.26万元。3月,把石佛职中职高部与高级职中进行实质整合,建立乐至职教集团。投入900余万元为中小学校配备教学硬件设备,初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医疗卫生  截至2015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89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8个、卫生院25所(含中心卫生院8所、乡镇卫生院1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村卫生室752所,其他医疗机构75所。达到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所,一级甲等综合性医院5所,一级甲等保健院1所。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共有在职职工1547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78人,公立医疗机构编制病床2236张,开放床位1967张。全县有执业医师528人,执业助理医师110人,执业护士619人。
【名胜古迹】
        陈毅故里 位于劳动镇旧居村,距县城15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四川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陈毅故居始建于清代乾隆初年,为木质穿榫结构的三重堂四合院,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36间,于1981年修复并对外开放。陈毅故居文物陈列馆按苏杭园林式建筑风格建设,于198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面积1998平方米,分5个展厅,从青少年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5个时期充分展现陈毅元帅光辉的一生。陈氏祠、诰命夫人墓、陈毅祖父母墓于2006年分别进行了修缮,2007年对外开放。景区以伟人文化为主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并存,系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为四川将帅故里游首站。景区规划面积190公顷,已建成核心景区面积40余公顷。
报国寺  位于四川省乐至县城东北二十公里龙门乡之金龟山,占地三万多平方米。据《乐至县志》记载,报国寺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报国寺布局雅致,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祖师殿等五重殿堂。主要供奉有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陀菩萨、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十八罗汉等诸佛菩萨像及思摩、本空、离欲等祖师像近六十尊,造像生动庄严。其中,有从缅甸迎回大小玉佛二十三尊,其中接引佛高达四米,重十余吨,实为珍稀文物。在国内寺院中,拥有缅玉佛像数量之多,佛像之大,尚属罕见。
中兴本寺的住持、百岁高僧离欲上人,为禅门宗匠。鉴于末法时期,净土法门更为契时契机,四十年代在成都弘法,即兴建离欲念佛堂,广度有缘。并以持戒修行,净化身心;以慈悲济世,培植福德(离欲上人遗方)。修福修慧,自行化他,树立优良道风。现任方丈隆宣法师继承恩师昌臻法师遗愿,每年定期举行佛七。每年举办净宗弘法人才培训班,面向全国四众弟子,专修净宗经论(昌臻法师文集),培养了一批弘法人才。为满足居士们的要求,继续开办念佛安养院,扩建离欲念佛苑,为居士们提供安度晚年、清净念佛和临终助念的道场。同时,本寺一直坚持以多种形式开展弘法利生活动。如:举行佛法通俗讲座,与兄弟寺院协同举办禅净共修营佛法与人生研讨会,出版佛学书刊等。并长期举办助学、扶贫、救灾、放生、修路等活动。报国寺已成为道风朴实淳良,专修专弘净土宗的清净道场,被誉为远近闻名的蜀中净土和朝拜观光的胜地。
蟠龙湖 始建于1958年,是乐至县内最大人的人工湖,总库容4000万m³。水域面宽,水质好,有众多的湖心岛,湖滨绿树成荫,奇石成群,隐约可见残存的石雕佛像,在水道两侧及大岛上有农家居住,种植大量桃树及桑树,过着世外桃源的农耕生活。蟠龙古镇静卧在蟠龙湖岸,名胜古迹很多,有远古人在岩上开凿的古石洞,有古人对外经济交往的石板古道、建于唐代的古刹石匣寺、建于清代的蟠龙湖石桥,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资阳数字史志馆 
蜀ICP备05007295号-2 已访问 5696607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