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位于乐至县天池镇天柱山(又名大娑婆山)山巅,山高雄秀,县人誉为“天柱耸翠”列为八景。南塔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三年九月竣工。高30米,塔门石刻“蜚英腾茂”,砖瓦结构,塔分七级六面,四壁开窗,设螺旋梯48级,可登塔顶,俯瞰城区房舍、农村田畴,历历如画。历时184年,至今尚存。
北塔,又名凌云塔,因高踞城北蛇形坡,简称北塔,川鄂路和柳树河绕塔下经过。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塔形六方,砖石结构,高35米,七层实心,下层四周原有文字,历时182年,至今尚存。
南塔北塔遥相对峙,蔚为壮观,但由于年久失修,风雨剥蚀,屡遭战火,破坏严重。1998
年,乐至县佛教协会应众信徒的请求,呈准县人民政府修补加固南北塔,得到了县人民政府
支持,广大人民也踊跃捐资。于1998年恢复南北塔胜迹。
有维修南北二塔记,如文:
县之山脉,由中江冯店垭蜿蜒入境,分支迤逦环峙县城,巍峨钟秀,各异其状。清道光
辛卯(1831年),塔建于城南大天柱山(又名娑婆山),高七级,旋升中空,俯瞰城郊风景,历历如画。
道光乙酉(1849年)复建凌云塔于城北蛇形坡,高七级,中实,周刊记铭。西塔耸峙蔚为景观,县人称其为西安慈恩寺大小雁塔,故南麓古寺,亦有慈恩名。岁月不居,清代民国废于前,人民共和兴于后,迄今一百六十年,两塔经风雨剥蚀,南塔同刹失踪,北塔之基地松裂,若不时修,今见古代文物,势难永存盛世,去夏信众请县佛教协会呈准县人民政府,乐捐恢复胜迹,南北塔辉映于烟云飘渺之间,掩映在百里蚕桑之下,南北东西行者而叹曰:壮哉,高塔仰止,勒若立碑,永世纪念。